編者按
  “五類車”的非法營運行為嚴重影響廣州市城鄉道路交通秩序,給交通安全帶來極大隱患。所謂“五類車”,是指電動車、摩托車、三輪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改裝(拼裝、報廢)車。這些車在小地方或是“便民”的工具,但在大城市卻是違規的典型和難以治理的對象。
  儘管廣州市區早已禁行“五類車”,但是近兩年廣州的“五類車”依然屢禁不止。從今天起,南方日報推出問策“五類車”整治系列報道,調查當前“五類車”現狀,把脈“五類車”治理的癥結,探尋治理良策。市民可以@南方日報提出自己的好建議、“金點子”。
  7月底,廣州市十四屆人大三十次會議對市政府關於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主要的詢問焦點集中在“五類車”的治理、交通配套設施建設等問題上。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廣州市打擊清理了77.6萬輛“五類車”。
  時隔一個月,“五類車”整治究竟效果如何?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走訪了部分“五類車”黑點發現,重拳整治過後,各專業市場、城中村甚至“高大上”的廣州塔地鐵站,“五類車”依然頻繁出沒。
  ●專業市場
  “這麼多人開‘五類車’哪裡抓得完”
  廣州“五類車”76個集中點,恰恰是專業市場、批發市場最集中的地方。超速、超載、逆行、亂穿插變線……連日來,記者走訪廣州多個批發市場,隨處可見電動車和摩托車橫衝直撞的身影。
  在天河區沙河服裝批發市場,運送小包貨物的電瓶車淹沒在一群穿著藍色褂子、大汗淋漓的搬運隊伍中。“這裡的人太多了,車比人還走得慢,‘五類車’比不上搬運工人。”南城批發市場一檔主告訴記者,因為沙河服裝市場物流發達,每一家貨運公司都可以上門收貨,市場也有自己管理的搬運隊伍,因此“五類車”市場受眾較少。“這裡沒什麼地方讓‘五類車’等客。即使有,這裡協警多,看到了都會趕。”檔主分析了“五類車”為何少有的原因。
  “老闆,白馬8塊走不走?”“十三行、十三行,還差一個立即走”……記者觀察發現,沙河批發市場的“五類車”未成行成市,主要是被這裡非法營運的小麵包車“擠”出了市場,在每個批發市場的出入口,都有非法營運的小麵包車車主在招攬客人。
  而在中大五鳳布匹市場,則是另一番景象。記者發現,市場絕大多數店鋪運送貨物仍然使用改裝電動車。
  8月27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中大五鳳布匹市場,在一家店鋪門口做了一個粗略統計:一分鐘內有40多輛改裝電動車和三輪車經過,其中車上都載有貨物或者乘客,甚至有車輛將人和貨物一起運載。不少“五類車”司機載著乘客在車流中橫衝直闖,十分危險。另外,電動車將布匹橫置在車前運載,使得本就不寬闊的道路更加擁擠。
  “很多廠家出貨都要到店門口搬運,但是麵包車往往開不進狹窄的市場內,所以都用改裝電動車。”布匹市場一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商場每天人流量達到20萬人次,改裝電動車運費低廉,需求量非常大。“這麼多的人,就算去管,哪裡有這麼多的警力?”這名管理人員表示,改裝電動車非法運營的事情已經是屢禁不止。
  在布匹市場不遠處的中大地鐵站,記者看到整治“五類車”的宣傳橫幅還掛在地鐵站A出口,而橫幅下,一輛頂風出沒的電動車正在拉客。電動車司機告訴筆者,一天從早忙到晚,能賺到150—300元錢。記者詢問這名司機是否擔心被執法人員抓到。“一輛電動車也就一千多塊錢,抓住了就自認倒霉。這麼多人開,哪裡抓得完,根本管不了的嘛。”該司機毫不避諱地說。
  ●城中村
  搭客仔服務升級 可上門接送
  8月29日下午6時半,正是下班高峰期,記者來到天河區上社村上社牌坊入口處,這裡距離上社BRT公交站僅有2分鐘路程。從上社牌坊走入崗新大街約20米,有一電瓶車上車點,4輛改裝電瓶車正在拉客。由於正值下班高峰期,每輛電瓶車都滿載離去,一到兩分鐘就一個班次。記者看到,該種電瓶車有五排座位,每排最多坐4名乘客,司機旁邊還有座位可以容納兩個人,總載客量可在20人以上。
  “他們上下班都坐這個,上車1元,方便便宜。”據上社牌坊口一商戶介紹,上社城中村有很多出租屋,不少上班族住在這裡,由於住的地方大多在村子深處,電瓶車便成了他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從早上7時多開始一直到晚上12時都在運營。
  隨後,筆者上了一輛電瓶車進行體驗。該電瓶車運行速度並不快,但搖搖晃晃,加之城中村道路不平整,經常左右搖擺,顛得乘客相互推拉。由於車身兩側是上下車的位置,沒有防護工具,乘客也有從這裡掉下去的危險。
  招搖過市的電瓶車是否合法?“這些都是私人車輛,屬於無牌無證非法經營,也是相關部門明令禁止的‘五類車’。”上社荷光西居委會一名負責人告訴筆者,上社村電瓶車由來已久,在其他城中村也存在,但居委會並無執法權,只能引導和監督。她建議記者直接撥打城管投訴熱線對此情況進行投訴。“其實,他們(執法部門)也進行過多次查處,但總是死灰復燃。”該工作人員頗為無奈。
  即使在非上下班高峰期,“五類車”的蹤影也到處可見。中午12時,白雲區橫沙村村口前,幾輛摩托車正停放在陰涼處,載客司機邊聊天邊等候客人。“很多人在附近上班,他們都是熟客了。”載客司機懶洋洋地說,他們很少主動拉客,村口是固定的上車點。“你也可以留下我的電話,提前打電話約好時間地點,我上門接。”
  ●地鐵沿線
  廣州塔地鐵站摩托車照樣拉客
  作為地鐵2號、3號線交匯處,嘉禾望崗地鐵站一直是白雲區“五類車”整治黑點。早上8時半,筆者步出地鐵出口時,就有帶著頭盔的載客司機上前招攬生意。“去哪裡?現在打的很難,我收便宜一些。”不遠處,一排摩托車沿路停放,車上均配置了摩托車專用的遮陽傘,服務不失人性化。距出站口400米處,是嘉禾望崗大型公交樞紐站,線路幾乎包含了各個方向,乘客步行5分鐘便可抵達。
  記者以乘客的身份乘坐了一輛摩托車到嶺南新世界,2.2公里的路程起先要價10元。“現在正在創文,打得很緊,如果是平時這個價肯定坐不到車。”司機與記者進行了抱怨式的聊天:“今年公安打得很頻密,只能拉一個算一個,家裡等著開飯呢。”司機說,雖然還沒被抓,不過因為有關部門最近經常整治,自己難免擔心生計問題。“今年生意差了,也不敢太張揚,風聲緊的時候我會晚一點出來。”
  嘉禾望崗地鐵口並非特例,在地鐵2號線三元裡、飛翔公園、白雲公園、黃邊以及6號線沙貝、橫沙等地鐵出口,都能看到“五類車”身影,其中不少出站處旁就是公交站台。
  在廣州南邊,地鐵漢溪長隆站也是“五類車”的集合點,趙先生便是常客之一。“我家夾在兩個公交站中間,有時候加班累了乾脆打‘摩的’回去,省時方便快捷。”趙先生說,其實地鐵出口處就有公交車地鐵接駁線,間隔時間在10分鐘左右,但從等車時間算起,回家最少需要20分鐘。“我坐‘摩的’5分鐘就到了。”
  而在市中心,“五類車”並沒“缺位”。“去哪啊,老闆”、“靚女,坐我的車啦”……在廣州塔地鐵站B出口處,廣州塔的彩色霓虹燈正在閃爍,離觀光塔入口不到100米處,近10輛電瓶車在路邊一字排開,搭客仔衝著走出地鐵站的人不斷揮手招攬生意。
  “這裡公交線路少,很難打到的士,東西拿得多,坐這個車最方便。”提著一大袋東西的鄧女士住在離地鐵口1公里處的某高檔小區,平時步行回家需要10分鐘。廣州塔地鐵站附近人流並不算多,當記者詢問鄧女士是否擔心安全問題時,她並沒在意:“我們小區很多人都這樣,不會有什麼事的。”
  ■專家說法
  防止“五類車”死灰復燃
  要找到合適的替代品
  有專家表示,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最後一公里接駁未完善、公共交通擁堵等問題,市民為了圖個方便,因此選擇搭乘“五類車”。這客觀上為“五類車”提供了生存空間。在巨大利益的驅動下,“五類車”違規營運成為一種比較嚴重的現象。
  廣州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表示,“五類車”總是死灰復燃,可以把它大致歸為三個原因:一是價格便宜,無論載人還是載物,它都比其他交通方式收費更低廉;二是方便,尤其在很多狹窄的城中村裡,汽車根本無法駛入,“五類車”就成了最好的代步工具;三是它滿足了一些群體的就業需求。有一部分群體由於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當他們看到“五類車”有市場空間,被抓的可能性很小,抓到的代價也不高時,就會選擇鋌而走險地謀生。
  彭澎表示,“五類車”整治已經進行了多年,要徹底地防止死灰復燃,就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替代品。“在一些已經道路寬闊的城中村裡,已經出現了社區便民車之類的公共交通服務。”他說,這些服務出現後,非法經營的“村巴”正在慢慢消失,因為大家都知道公交車比私車更加安全。這就要求政府在整治“五類車”的同時,也要做好“替代品”詳細規劃。
  廣州市人大代表田子軍此前建議,廣州要向香港學習,大力發展微循環公交,覆蓋範圍應在半徑300米—500米,班次應在5分鐘內,努力提高廣州的公交覆蓋密度來根治“五類車”問題。
  ■鏈接
  “五類車”危害
  廣州警方的調查表明,“五類車”的違法運行存在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危害一:交通違法行為突出。主要表現為沖紅燈、不按車道行駛、逆行、超載等問題突出,嚴重擾亂了道路交通秩序。
  危害二:改裝拼裝問題突出。部分“五類車”經過改裝從事非法營運行為,這些車不具備搭乘人員和貨物的安全技術條件,極易引發交通事故。
  危害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由於“五類車”沒有相關稅費,經營成本低廉,給正常的營運市場帶來極大的衝擊。
  危害四:發生事故無保障。大量“五類車”無牌無證無保險,發生事故後經常逃離現場,受害人得不到賠償。
  危害五:擾亂公共秩序。在整治行動中不少違法人員以暴力和公眾利益進行要挾等方式聚眾鬧事,糾集人員攔路、躺卧車底或到公安機關打砸鬧事,嚴重擾亂公共秩序,引發其他刑事犯罪。
  策劃:譚亦芳
  撰文:南方日報見習記者黃玉瑜 詹鵬飛
  南方日報記者 鄭佳欣
  實習生 王偉男  (原標題:“五類車”禁而不止為哪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aydus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