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汨羅站7月4日訊(通訊員 江弘)馬上就到雙搶時節了,汨羅市新市鎮新橋村14組水田平整如鏡,農田中一片繁忙,除草、犁田、引水……但誰能想到,不久前,這裡還只是一片高低不平、雜草叢生的荒地。
  
  圖為李尋寶在田中勞作 蔣建強攝
  話還得從上一年說起。
  去年早春,本應該是春耕農忙時節,但新橋村還有近百畝稻田仍芳草萋萋,“無人問津”。原來這些農田大都是些三角田、“烏龜背”、“陷滂丘”等面積小、不規則、不利於排水抗旱的“次品田”。分田時,這樣的田誰也不願要,已經分到手的主人也不想種,因此,這片農田便漸漸荒蕪,成了一個個高低不平的草場。
  “看到村裡大片農田長滿雜草,我們也覺得可惜。”該村一個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但一想到土地不平整,不利於機械化操作,最終只得放棄。
  就在大家都在“望田嘆息”時,6月份,該村支部書記李尋寶站出來了,他提出,願意承包這100多畝荒田,堅決不讓它們荒廢掉。
  說乾就乾,李尋寶四處籌集資金,買回了兩台犁田機,可因為土地不平整,機械一下去就“托底”,深一腳淺一腳,很容易翻車,難以完成耕田作業。沒辦法,李尋寶只得到鄰村借來三頭牛,套上犁耙,用上了最原始的耕作方法。
  繁重的勞動讓李尋寶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一時衝動”,“種田,光靠勤勞還不夠,還得講究方法。”李尋寶說,“磨刀不誤砍柴功,”他意識到要想讓這片農田恢復生機,平整土地至關重要。
  於是,李尋寶果斷放棄了當年的晚稻種植,開始了工程浩大的土地平整工作。由於大型機械進不來,李尋寶只得請來“零工”,加上自己,手挖肩挑,挖高補低。
  黃惠娥、向洪等幾名與李尋寶關係較好的黨員幹部看不下去了,主動下到田中,當起了義務工;不久,許多村民也覺得過意不去,紛紛放下自己手頭的事,自願加入到隊伍中。“這畢竟是我們自己村上的土地,我們也希望能早日平整好。”一位村民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新橋村平整土地的熱潮一直延續到今年。6月27日,筆者在新橋村看到,農田中,有的揮舞鋤頭挖土,有的趕著牛兒犁田,有的挑著泥土填坑補缺……烈日下,現場十分火熱。
  “看,這些土地都變成了平整的'豆腐塊',更利於機械化耕作,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都更高了。”黃惠娥告訴筆者,如今,100餘畝農田已經基本成型,整理後的土地上可以種植玉米、油菜、有機蔬菜等,“馬上就是晚稻播種季節了,我們要儘快完成掃尾工程。”
  “土地本來就是大家的,平整工作也都出了力。我先種一兩年,等這些土地肥沃起來,再重新分配到各家各戶。”站在高高的田梗上,李尋寶看著成型的田塊,被太陽曬得紫紅的臉上寫滿了自豪與欣慰。
  不遠處,渠溝邊上幾個大字若隱若現:有田不種倉庫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原標題:汨羅市:為了荒田披綠裝(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aydus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